今天是腊八节,俗话说“过了腊八就是年”,腊八一到,年的味道就开始蔓延开来了,九算数学祝大家腊八节快乐!腊八节,俗称“腊八”。岁终之月称“腊”的含义有三:腊八节,是古代欢庆丰收、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。
一谷一粟,浓缩一年的生活味道;一粥一餐,香气中氤氲新年期待。桌上摆满了大米、糯米、薏仁、红豆、绿豆、莲子、红枣等等食材,孩子们跑进跑出蹦蹦跳跳,大人们忙着煮米熬粥,汇集八方食材和米共煮一锅,有“合聚万物,调和千灵”的吉利之意。将新一年的祝福心意都融入一碗香喷喷的腊八粥中,分到每个人的手里,脸上洋溢着过节的喜悦。
其实关于腊八节有很多种传说,小九为大家介绍其中三种。其一,来源于我国八谷星神。据说在我国古代,天子在每年的腊月进行腊祭,而祭祀的对象则是八谷星神,八谷星神是保佑来年丰收的一种神。祭祀这天正好是腊月初八,因此就沿袭了下来。每年的这一天用各种干果做成腊八粥,以祈祷来年能够获得大丰收。其二,来源于佛教释迦牟尼。据说释迦牟尼在修行的过程中过度饥饿,晕厥过去,后来被心善的牧羊女发现,牧羊女用加入了各种野果的糯米粥喂释迦牟尼,这样释迦牟尼才得以活下来,而这天呢,恰巧就是腊月初八。
其三,怀念忠臣岳飞。当年,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,正值数九严冬,岳家军衣食不济、挨饿受冻,众百姓相继送粥,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“千家粥”,结果大胜而归。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。岳飞死后,人民为了纪念他,每到腊月初八,便以杂粮豆果煮粥,终于成俗。
腊八这一天要喝'腊八粥'的习俗,是从宋代开始的。徐珂《清稗类钞》即云:'腊八粥始于宋,十二月初八日,东京诸大寺以七宝五味和糯米而熬成粥,相沿至今,人家亦仿行之。'关于'腊八粥'的做法,宋末周密在《武林旧事》中载云'用胡桃、松子、乳蕈、柿栗之类作粥',清代人富察敦崇在《燕京岁时记》中记载清代的做法则更为复杂:'腊八粥者,用黄米、白米、江米、小米、菱角米、栗子、红江豆、去皮枣泥等,合水煮熟,外用染红桃仁、杏仁、瓜子、花生、棒瓤、松子及白糖、红糖、琐琐葡萄,以作点染。'现在到腊八节喝腊八粥的时候,家里会买上各种各样的杂粮,比如花生米、链子、绿豆、红豆、糯米、大米等各种粗粮,买回来以后自己搭配煮。
![]()
首先把买回来的腊八粥清洗干净,建议可以泡上30分钟左右,泡好以后倒入锅中,加入适量的清水,先大火开始煮,煮开以后调小火开始慢慢的熬制,一定要经常的搅拌,防止糊锅,煮到黏糊了,可以尝试一下,熟了就可以了,里面加入适量的冰糖。
注意事项
1.加水一次要加够,加足。中间就不要再加水了,如果再加水的话会影响腊八粥的口感。2.一定要注意经常搅拌,不经常搅拌的话很容易糊锅。虽然各地腊八粥的食材不同,但是味道都是很美味的,而且也都是很有营养的,制作起来也非常的方便快捷,尤其非常适合天气冷的时候喝,喝下去暖暖的!
![]()
各地除了吃腊八粥还有哪些食俗呢?让小九为大家一一道来!俗话说“来年成不成,先看腊八冰”。腊八节当天一大早,人们要去河边砸冰,然后背回家,这就叫“腊八冰”。哪家人起得早,第一个打上冰,哪家人就会获得一年的好运气。还有一种说法是:腊八节的前一天,盛一盆水放在屋外冻成冰,到了腊八就把冰从盆子里倒出来敲碎吃掉。因为有人说,吃了这天的冰,往后的一年都不会生病,当然,这只是一种传说。
![]()
它是安徽黔县地区的民间传统节令小吃,是在豆花中加入辣椒、五香等调料后压制成坯,晾晒而成,有“素火腿”的美誉。其成品色泽如玉般黄润,入口松软,咸中带甜,味道鲜香。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一方人造就一道菜,相传明清时期,徽商外出经商,一般的食物不易保存,有一位商人的妻子就用腌制的豆腐作为丈夫外出经商跋涉的食物,没想到这个豆腐味美干燥且容易携带,受到大家一致好评,纷纷效仿。那位商人为了感谢自己的妻子就称之为“老婆豆腐”,黟县的“老婆”发音很像“腊八”,久而久之这豆腐也就被称作腊八豆腐了。
![]()
在腊八这天,北方人都会腌制腊八蒜。将去掉老皮的蒜瓣放入小坛中,再浸入足量的米醋后封严小坛,等到除夕时启封,那蒜瓣就变得碧青翠绿,酸辣醋香融在一起,就形成了腊八蒜的独特风味。
![]()
腊八节的节令食品,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的渭北一带。当地人腊八不喝腊八粥,而是吃腊八面。其以面条和豆类为原料,待豆子熬熟时下入韭菜叶宽度的面条,同时将葱花爆香,等面条煮好之后将葱花油泼入锅中,便可大功告成。
![]()
腊八豆以黄豆、花椒、盐为原料,多在每年立冬后开始腌制,至腊月八日后食用。
用八种以上的谷物干果,制作腊八饭,庆祝一年的辛勤劳动硕果,祈求来年五谷丰登。
中华文化博大精深,小小一碗腊八粥,蕴含着八大福运。腊八粥中的蔬菜水果谷物等干物,汇聚了一年中各个季节的收获,向天地神灵展示一年来的收获,并祈求上苍保佑,来年风调雨顺,土地肥沃。旧时,为了表示皇恩浩荡,与民同乐,天子要御赐腊八粥给皇子、大臣、侍卫、宫女、百姓。感恩神灵这一年来的恩泽庇佑,并祈求来年自己和家人健康、平安、吉祥。
古时腊八节祭祀过后,邻里乡亲,亲戚朋友之间,有互相赠送腊八粥的习俗。每家的腊八粥,食材和味道都不同,在互相品尝的过程中,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。不仅加深亲友间的感情,更把祝福送给亲朋,同时,也接受他们的祝福。旧时,大户人家会将自家熬制的腊八粥施舍给穷人、乞丐、孤寡者。热腾腾的腊八粥既可果腹,亦可御寒。对施舍者来说,也是行善积德。如今,已不再需要这种形式行善,却也提醒人们,在日常生活中多行善事,为自己和子孙积福。丰富的色彩,不仅让人食欲大增,更对五脏具有补益作用,可强身健体,延年益寿。
根据个人不同的五行命理,在腊八粥食材的选择上,可挑选增旺自己五行的食材,进而达到增旺人生运势的效果。相传福寿粥最初源于杭州天宁寺,僧人每日把剩饭晒干,腊八时将一年的干剩饭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,称为“福寿粥”,吃了可增福增寿。现在生活条件好了,更要懂得惜福、懂得知足;惜福就是积福。
腊八粥别白喝!启蒙孩子思维,这是最好的一碗教育课。
腊八粥除了喝,还能用来让孩子学分类。之所以会借用腊八粥,主要是因为这道菜品里,最大的特色就是选择不同种类的谷物进行混搭,不同的谷物,他们的颜色、形状、大小都是不一致的。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,家长可以借用腊八粥自身的特点,引导孩子学会观察不同谷物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,学会将这些谷物根据不同的条件加以区分。想让孩子的思维变得更有逻辑性,家长就需要重视多元化分类。打个简单的比喻,一个圆形、一个三角形、一个圆形,都会将圆形归于一类。但如果是一个红色的圆形,一个红色的三角形、一个蓝色的圆形,在分类的时候,就可以按照形状分类,也能按照颜色分类。
这套分类理论借用腊八粥,可以给孩子提出一些有趣又生活化的问题,例如:
1、腊八粥里,有哪些谷物是圆形的呀?
2、粥里面体积最大的谷物是哪一种呢?
借用实物,不仅引起孩子的兴趣,还能让孩子从平面二维的认知升级到立体三维的认识,培养孩子的全局抽象思维。九算数学一直以来提倡让数学变得更生活化,在教导孩子数学知识时,将数学知识加以趣味性,让孩子能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知识。
除了数学思维的培养,我们还可以跟孩子一起舀上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,坐下来品一品名家笔下的腊八佳作,充实过腊八!老舍(1899-1966),小说家、文学家、戏剧家
老舍在《北京的春节》一文中这样写道:
按照北京的老规矩,过农历的新年,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。“腊七腊八,冻死寒鸦”,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。可是,到了严冬,不久便是春天,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。在腊八那天,人家里,寺观里,都熬腊八粥。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,可是细一想,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。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,各种的豆,与各种的干果——杏仁、核桃仁、瓜子、荔枝肉、莲子、花生米、葡萄干、菱角米等熬成的。这不是粥,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。
品读此文,老北京人过腊八的热闹场景,便浮现于眼前。冰心(1900年-1999年)中国诗人,现代作家,翻译家,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在《腊八粥》一文中详细生动地描述了煮腊八粥的情节: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,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,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。这腊八粥是用糯米、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。干果里大的有红枣、桂圆、核桃、白果、杏仁、栗子、花生、葡萄干等等,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,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。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,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,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。母亲说:“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——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。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,因为借此机会,清理橱柜,把这些剩余杂果,煮给孩子吃,也是节约的好办法。”最后,她叹一口气说:“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,那时我只有十四岁。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,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,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。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,不是为了供佛,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。”
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,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!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,为了纪念我的母亲,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。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,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。这篇文章,质朴而感人。原来,最深的怀念,就是平实地讲述,字字珠玑,贴切恰当。沈从文(1902年-1988年)作家、历史文物研究者
沈从文在《腊八粥》中写道:
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,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,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,提到腊八粥,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。把小米,饭豆,枣,栗,白糖,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,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,单看它那叹气样儿,闻闻那种香味,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,何况是,大碗大碗地装着,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!锅中的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罢,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了!枣子必大了三四倍—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,那就妙极了!糖若多了,它会起锅巴……
在这篇文章中,天真烂漫的孩子们,高高兴兴喝腊八粥的样子,跃然纸上。读着一篇篇优美的名家写腊八,喝着热乎软糯的腊八粥,粥的滋味更添了一份香甜呢!